胡某 , 女 ,38岁。2010年6月30日初诊。
头晕4年,加重6天。
初诊:4年前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4年来,反复发作,期间未服药,6天前再发,并较前严重,现在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时而耳鸣,颈项僵硬,易受惊吓,其余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细。BP:100/70 mmHg 。我院颈椎MRI示C4-5,C5-6,C6-7椎间盘突出,头颅MRI示正常。诊断为“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系由风阳夹痰上扰清窍兼气虚血亏,清窍失养虚实夹杂所致头昏,治当燥湿化痰,养血熄风。方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四物汤加减。处方:天麻15 g,炒白术10 g,法夏10 g,茯苓1 5 g,陈皮10 g,羌活10 g,葛根12 g,当归10 g,白芍15 g,川芎15 g,僵蚕10 g,胆南星10 g,生地10 g,鸡血藤15 g,甘草8 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连服一周。
二诊(2010年7月7日):头晕、颈项僵硬好转,面部灼热,恶心干呕,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其余正常。舌红苔黄厚,边有齿痕,脉弦细。BP:110/80 mmHg 。处方:天麻15 g,炒白术10 g,法夏10 g,茯苓15g,陈皮10 g,葛根12 g,当归10 g,赤白芍各10 g,川芎15 g,怀牛膝10 g,香附10 g,泽兰10 g,鸡血藤15 g,远志10 g,甘草8 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连服两周。
三诊(2010年7月21日):头晕明显好转,心慌胸闷好转,仍颈项僵硬,双侧肩关节疼痛,口干口苦,纳食欠佳,其余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BP:120/75mmHg 。处方:葛根12 g,天麻10 g,羌活10 g,法夏10 g,茯苓15 g,炒白术10 g,陈皮10 g,当归10 g,赤白芍各10 g,川芎15 g,鸡血藤15 g,威灵仙15 g,制香附10g,神曲10 g,甘草6 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连服两周。
四诊(2010年8月14日):诸症皆有明显改善,舌红苔薄白,脉弦。BP:110/70 mmHg 。守上方继服7天。
按: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为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以头痛、头晕颈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为诊断依据。患者符合以上诊断,从中医角度讲,该病属“眩晕”范畴,系由风阳夹痰上扰清窍兼气虚血亏,清窍失养虚实夹杂所致头昏。治当燥湿化痰,养血熄风。方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四物汤加减标本兼顾,同时也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思想。风阳夹痰,故将陈湿化痰之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善治风痰之品如僵蚕、胆南星配伍使用,取得良好疗效。脑络为气血津液濡养脑髓之通络气虚血亏,痰瘀交夹,阳亢生风皆可使脉络不通,故以四物汤。鸡血藤养血活血。羌活、葛根、威灵仙通络,香附、泽兰疏肝理气缓解胸部不适。
医案信息
[医案标题]:凃晋文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原始资源]:回顾性医案
中医诊断:(病名)眩晕 (证候)风阳夹痰兼气血亏虚证
西医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方 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四物汤加减
[辨证要点]: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现疗状较前严重并伴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时耳鸣、颈项僵硬、舌红苔薄白、脉弦细、BP:100/70mmHg、我院颈椎MRI示C4-5、C5-6、C6-7椎间盘突出、头颅MRI示正常,诊断为“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证属风阳夹痰兼气血亏虚。《丹溪心法·头眩》:“无痰不做眩”。《景岳全书·眩运》:“无虚不做眩”。痰浊上扰清窍,血虚不荣清窍,故见头晕耳鸣。痰浊随气上逆,阻滞气机故见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痰浊阻滞经脉故见颈项僵硬。故法当燥湿化痰,养血熄风,方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四物汤。
[疗效]:治疗两月余,诸症皆有明显改善,有效。
下一篇 : 泻肝补脾,调气和中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