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清肝息风、养血育应、通络止痉治疗面肌痉挛

刘某,女,44岁。2011年10月26日初诊。

右侧面部及眼周痉挛3月,加重两周。

初诊(2011年10月26日):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眼周抽动、痉挛,自服卡马西平,症状无明显改变,患者余无不适症状,今日本院行CT:示无明显异常。BP:130\160mmHg。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诊断为“中风”(面部痉挛),证属肝风内动证。患者肝经实热,郁久化火生风,风阳鼓动,风火相煽,上犯于面,故见面部眼周痉挛,阳热肆张,煎烁津液,筋肉失濡亦可致痉象。故治宜清肝息风,养血育阴,通络止痉,方拟牵正散合四物汤加味。

处方:僵蚕10g 胆南星10g 当归10g 白芍15g 川芎15g 生地10g 全蝎6g 夏枯草15g 天麻10g 生龙牡30g(先煎) 珍珠母30g(先煎) 怀牛膝15g 法夏10g 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连服1周。

二诊(2011年11月2日)患者诉服药后症状较前改善,晚上右侧面部及眼周痉挛症状减轻,纳可,眠差,眠中有心慌,二便调。BP:140\90mmHg,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处方:拟前方+远志10g、茯苓15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服一周。

三诊(2011年11月9日)服上药后症状好转,今日下午右侧面部及眼周痉挛,右侧口角发麻,纳眠可,二便调。BP:140|70mmHg。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弦。处方:胆南星10g 僵蚕10g 全蝎6g(冲服) 当归10g 赤芍15g 川芎15g 生地10g 玄参12g 法夏10g 茯苓15g 炒白术10g 石决明30g(先煎) 珍珠母30g(先煎) 丹参15g 白芷12g 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服一周。

四诊(2011年11月16日)患者诉服上药后症状较前改善,为求进一步巩固治疗前来就诊。BP:130|90mmHg。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僵蚕10g 胆南星10g 全蝎6g冲服黄芪15g 当归10g 赤白芍各10g 川芎15g 生地10g 玄参10g 法夏10g 茯苓15g 白芷12g 生龙牡各30g(先煎) 珍珠母30g(先煎)丹参15g 天麻15g 远志10g 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服两周。

五诊(2011年12月1日)服上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时有抽动,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纳眠可,二便调,BP:140|90mmHg,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处方:守上方,黄芪加至20g,炒白术10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服一周。

六诊(2011你12月8日)诸症消失,欲求巩固治疗前来就诊,舌脉同上。处方:守上方。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连服两周。

按: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原因不明的起病初以下眼轮匝肌逐渐向一侧扩展的发作性抽搐。此属中医“中风”的范畴。该患者符合以上诊断,该病病机为肝经实热,化火伤津,阳亢血亏,引动肝风,其病位主要在面部经络及肝,法当清肝息风,养血育阴,通络止痉。所谓“养血舒经而不伤于燥,并益其不足,清肝潜阳而祛邪,而损其有余。”

医案信息

【医案标题】:凃晋文清肝息风,养血育阴,通络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

中医诊断:(病名)中风 (证候)(肝风内动证)

西医诊断:面肌痉挛

方 药:牵正散合四物汤加味

【辩证要点】: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眼周抽动、痉挛,自服卡马西平,症状无明显改变,患者余无不适症状,今日本院行CT:示无明显异常。BP:130\160mmHg。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诊断为“中风”(面肌痉挛),证属肝风内动证,患者肝经实热(舌红苔黄脉弦滑可证),郁久化风,风阳鼓动,风火相煽,上犯于面,故面部眼周痉挛,阳热肆张,煎炼津液,筋肉失濡而至痉,且津亏加剧阳亢化风之象。故在清肝息风同时宜养血益阴,兼通络止痉。牵正散祛风通络止痉,四物、玄参等养血育阴,天麻、夏枯草清泻肝经实热,石决明、珍珠母、生龙牡潜降肝阳,两相配合,而熄风止痉,怀牛膝引元阳下行,因气血逆乱后,内生痰浊,故以法夏、白芷、茯苓、甘草。消痰通络,黄芪健脾益气,茯苓远志宁心安神,面为阳明之脉所主,白芷引药直达病所,且兼有祛风之功,诸药相合,亢阳得平,阴亏得补,热清风熄,则抽搐自止。

【疗效】:治疗近两月,诸症消失,痊愈。


X 关闭
预约挂号操作流程